?
什么是元宇宙?
元宇宙這個詞源于 1992 年尼爾·斯蒂芬森的《雪崩》,這本書描述了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,Metaverse,所有現實生活中的人都有一個網絡分身 Avatar。維基百科對元宇宙的描述是:通過虛擬增強的物理現實,呈現收斂性和物理持久性特征的,基于未來互聯網,具有鏈接感知和共享特征的 3D 虛擬空間。
沉浸式的虛擬空間,用戶可在其中進行文化、社交、娛樂活動,元宇宙的核心在于對虛擬資產和虛擬身份的承載。元宇宙為用戶提供豐富的消費內容、公平的創作平臺、可靠的經濟系統、沉浸式的交互體驗。與傳統游戲不同,用戶可以在元宇宙體驗不同的內容,結交不同的好友,創造自己的作品,進行一系列虛擬活動。元宇宙的特點包括:可靠的經濟系統、虛擬身份與資產、強社交性、沉浸式體驗開放內容創作。
元宇宙的技術基礎
在技術視角下,技術意義的「元宇宙」包括了內容系統、區塊鏈系統、顯示系統、操作系統,最終展現為超越屏幕限制的 3D 界面,所代表的是繼?PC 時代、移動時代之后的全息平臺時代。支持「元宇宙」的技術集群包括 5 個板塊:
其一,網絡和算力技術:包括空間定位算法、虛擬場景擬合、實時網絡傳輸、GPU 服務器、邊緣計算,降低成本和網絡擁堵;
其二,人工智能;
其三,電子游戲技術:如支持游戲的程序代碼和資源(圖像、聲音、動畫)的游戲引擎;
其四,顯示技術:VR、AR、MR,特別是 XR,持續迭代升級,虛擬沉浸現實體驗階梯,不斷深化的感知交互;
其五,區塊鏈技術:通過智能合約,去中心化的清結算平臺和價值傳遞機制,保障價值歸屬與流轉,實現經濟系統運行的穩定、高效,透明和確定性。
元宇宙以「硬技術」為基礎,包括計算機、網絡設備、集成電路、通信組件、新型顯示系統、混合現實設備、精密自由曲面光學系統、高像素高清晰攝像頭。元宇宙形成的產業鏈包括微納加工、高端制造、高精度地圖、光學制造等,例如衍射波導鏡片、微顯示和芯片制造以及相關的軟件產業。最終,元宇宙的運行需要物理形態的能源。
?
?